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强调各级党校“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校决策咨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充分彰显党校独特价值
“为党献策”是党校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也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要求。学术研究重在求真,决策咨询重在务实,这就说明决策咨询研究侧重“行”的范畴,要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改造世界,回答和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因此,要有强烈的决策者“角色代入感”,即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和高度思考问题,要通盘考虑当前面临的环境、条件、资源以及发展阶段等,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又要权衡各种实际状况,提出科学合理又稳妥可行的对策建议,寻求解决具体问题的“均衡解”而不苛求“最优解”。要深刻认识决策咨询工作既是党校履职尽责的本分,也是科研人员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高度统一的宝贵机会。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心谋划确定研究选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决策咨询研究的根本任务。党校开展决策咨询工作,要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精准谋划选题,充分发挥建言献策作用。
首先,确定选题要注重“势”。察势方为智,驭势才能赢。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重点方向。如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考察调研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这就要求我们回答好“四川如何搞好‘天府粮仓’建设确保粮食安全”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考察调研时指出,作为长江上游城市,要强化上游担当,不能沿江“开黑店”、排污水,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造福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流域。这就要求我们对四川如何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等问题展开对策研究。这些问题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确定选题要把握“时”。“文当其时,一字千金。”决策咨询研究有“一快遮百丑”的说法,因此,选题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密切关注地方发展的形势、局势、态势,及时掌握信息进行研判,深入思考,明晰思路,切实做到急领导之所急,思领导之所思,谋领导之所谋。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强调的问题和作出的谋划,宏观的如“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微观的如统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等,都是时效性较强的研究题目,值得及时领会、深入调研,并提出相应对策。
再次,确定选题要解决“事”。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生活中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大事、难事、急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危及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损害群众利益。我们要善于在把握、甄别各类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全面掌握情况、细致周密思考,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和长期学术积淀,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排忧解难。例如,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如何运用市场力量充分激发经济活力,如何做实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措施,都是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事”。
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如同行医问诊,唯有正确诊断才能把握病症。如果不经望闻问切,随意开具药方,轻则延误时机,重则误入歧途。党校教研人员要自觉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调研报告写在祖国大地上。要讲究调研方法,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在脱贫攻坚战中总结出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四看法”的精髓就是以有用为贵,确保实用性。此外,党校开展决策咨询工作,要充分挖掘学员资源,以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强教师和学员的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学员的实践优势,切实推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53期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学员,宋键现任省直机关党校科研处处长,刘小秋现任省委党校财务处处长)